返回

大明: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16章 封朱应【大宁边军指挥使】!朱元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“太子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,目光温和地看向朱标,轻声问道:“辽东战事既是你一手操持,那你觉得此番该如何封赏朱应?”

    他的声音在庄严威肃的大殿内回荡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    朱标闻言,上前一步,立刻躬身行礼,大声回道:“回禀父皇。”

    “大宁自设立府域以来,就一直未曾设立卫指挥使,而是由知府暂代此职。”

    “今辽东将定,朱应是自大宁边军成长起来,自边军立功无数,为国杀敌无数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以为,大宁卫所指挥使一职,非朱应莫属。”

    朱标说这话时,神色坚定,语气中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坚定,仿佛在向众臣宣告这一任命的合理性。

    朱元璋微微点头,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,随后说道:“以往卫所指挥使的任命,是需要经过推选的。”

    “在各地依战功而择选,然后再由兵部考量,经过咱的同意而定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我大明担任卫所指挥使之位的将领,年龄最小的也有近三四十岁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朱应才十七岁,这也算是我大明之最了。”

    他一边说着,一边轻轻抚摸着龙椅的扶手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对朱应年轻有为的赞赏。

    听着朱元璋的话语,朝堂上的群臣们自然也很清楚,朱应晋卫所指挥使的事情基本可以定下了。

    毕竟朱应的战功太过耀眼,这耀眼的战功足以弥补他年龄上的不足,也足以弥补晋升指挥使所需要走的各个繁琐流程。

    要知道,一个边军卫所的指挥使至少都是统帅五万大军,镇守一方,这完全可以算是手握兵权的大吏了。

    以十七岁之龄登临这个位置,在大明的历史上根本未曾有过。

    “父皇。”

    朱标笑着说道:“如若不是这一年朱应已经连晋了三爵了,儿臣甚至都想再晋他爵位了。”

    朱标说话时,嘴角微微上扬,眼中满是对朱应的欣赏与看重。

    闻言!

    群臣们不由得纷纷看向朱标,心底更是感慨朱标对朱应的看重程度之深。

    “太子殿下对这朱应还真的是看重啊。”一位臣子小声地对身旁的人说道,

    “一年时间凭借军功晋升到了指挥同知,如今又要获封指挥使,这可是独一份了。可他竟然还连升三爵,成了我大明的伯爵,一跃成了贵族的身份呢,大明自开国后,承受此隆恩的也唯有这朱应了。冠军伯!不凡啊!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低声附和,眼神中既有对朱应的羡慕,也有对朱标用人眼光的钦佩。

    这或许就是完全依功而赏,依功而晋,没有半分虚伪了。

    当然。

    其根本或许也是辽东之战也是由当今皇上与太子亲自过问吧。

    朱元璋微微一笑,说道:“在其位谋其政,亘古不变之理。”

    “朱应还很年轻,如今承受的恩泽已然不小,就先让他在卫指挥使的位置上好好磨练吧。”

    “真正统帅一军,治理一府军政,也并非在战场上那般简单。”

    “太子,你归东宫后就拟定旨意,晋朱应为大宁卫指挥使,赋指挥使印!”

    “另,加赐黄金千两!于应天赐府邸一座,赐匾冠军府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说这话时,神色庄重,语气透出毋容置疑,显然已经对朱应的封赏事宜做出了最终决定。

    听到这!

    朱标当即躬身一拜,声音洪亮地回道:“儿臣领旨。”

    “好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扫视了一圈朝堂上的群臣,笑着问道:“值此辽东大捷,诸卿还有何本启奏?”

    目光扫视下。

    威严无比,仿佛能洞察殿中臣子们心中的想法。

    “启奏皇上。”唐铎站了出来,恭敬地启奏道:“冯胜大将军上奏辽东降卒近二十万需处置,这些需皇上明示。”

    唐铎说话时,微微低着头,双手捧着奏章,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。

    “对于这些降卒,诸卿有何看法?”朱元璋沉思了一瞬,目光再次看向朝堂上的群臣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询问的意味。

    “启奏皇上。”

    赵勉站了出来,神色认真地说道,“臣觉得直接将这些降卒贬为奴隶为好。吾大明疆域辽阔,诸多驰道需修缮,诸多城池需加固,甚至于长城也需加固修缮!”

    “这些都需要足够的人力与物力,如若能够将这些降卒利用好,于国力有大用。”

    赵勉一边说着,一边比划着,试图让朱元璋更清晰地理解他的想法。

    “臣倒是觉得这一支善战之军贬为奴隶倒是可惜了。”

    一个老臣缓缓站了出来,脸上带着一种深思熟虑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邵卿有何见地?”

    朱元璋直接问道。

    在如今洪武一朝,自当初胡惟庸伏法之后,朱元璋就废除了丞相之位,昔日大权在握的丞相

第116章 封朱应【大宁边军指挥使】!朱元璋(1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